首页 - 服务 - 厉害!宁波这12位平均年龄75岁的老人,干了件大事

厉害!宁波这12位平均年龄75岁的老人,干了件大事

2023-10-06 22:11

这几天,在鄞州区塘溪镇东山村,从蒋潭自然村的村道上走过的人,都会被路边的竹花箱吸引。在进村的主道两侧、村民家门口,120多个竹花箱连缀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这个时节,四季高山茶、四季杜鹃、金盏菊等开得正盛,春意盎然。
这些竹花箱的背后,是一群老篾匠的暖心故事。
一次散步两位老篾匠灵感乍现
这群老篾匠共有12人,平均年龄75岁,不过故事要从81岁的蒋盛亨和72岁的蒋家成说起。
两位老人都是蒋潭村的村民。今年2月,二老结伴到附近的城杨村散步,走在路上,村路两边的花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。“花箱一个个排列在路边,我俩都觉得特别好看。”蒋盛亨说。

文章插图
回来后,二老对花箱念念不忘,商量着,能不能在自己的村里也放一些,打扮一下?第二天,二老找到蒋潭村的负责人蒋家辉商量。蒋家辉听完后说,“想法是很好,但是怎样可以花最少的钱来做?”因为村里收入不多,无法负担买花箱的费用,三人一时犯了愁。
“我们村里竹子这么多,可以用竹子做。”蒋盛亨突然想到村里后山上有一大片竹林,自己和蒋家成以前都做过篾匠,完全可以动手自己做,蒋家成听后也点头赞成。
说干就干,二老马上带上卷尺和笔,再次赶到城杨村,记录下花箱的各种尺寸。

文章插图
竹子由村民免费提供花箱成本大大降低
后山上的竹林属于村里的几户人家,三人就逐户上门去征求意见。“竹子你们去砍吧,反正现在闲置着,用来做花箱,也算变废为宝了。”这几户村民的支持,让两位老人家更有动力了。另外,花箱还需要有板材衬底,蒋家辉决定,这部分材料由村里出钱购买。

文章插图
原材料顺利解决,2月26日,蒋盛亨和蒋家成从自家拿上锯子、钉枪等工具,在蒋潭村的文化礼堂开工了。一人负责将板材做成框架,一人负责处理毛竹。竹子被锯成一段段,接着剖成片、去毛刺、磨圆弧,再将竹片一片片整齐的钉在框架上。蒋家成说,一整套工序下来,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花箱。

文章插图
“如果是去网上买,至少需要200元一个。现在竹子由村民提供,再由老篾匠义务制作,成本可以少很多。”蒋家辉说,一块板材是100元,而一块板可以做4个架子,算下来这些竹花箱每个成本价仅需25元。

文章插图
从2人到12人“老篾匠团”越干越欢
第一天,蒋盛亨和蒋家成在文化礼堂干得热火朝天,做好了2只竹花箱。第二天一早,当二老再次来到文化礼堂时,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:一群老篾匠已经忙活开了。
“我们听说他们在这里做花箱装扮村道,就过来一起做,多个人多份力。”消息口口相传,就这样从最初的2个人,到现在已经壮大到12人,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篾匠今年82岁。每天一早忙完农活,这些老篾匠就会出现在这里。

文章插图
蒋盛亨说,这些老篾匠们年轻时就在村里的竹篾厂上班,虽然现在年纪大了,但这竹编手艺可没有忘记。“在家里闲着没事做,做做竹花箱还很有成就感呢。”72岁的蒋孝己一边剖着竹片一边笑着说,这个文化礼堂之前就是竹编厂,老了还能来这做做手艺,大家都很开心。

文章插图
人多了后,分工有序,动作更快了。一个月后,200多只竹花箱就完成了。现在其中127只竹花箱已经被摆放在了村里的几条主干道上,蒋家辉组织村里的年轻人运来泥土、放进花箱,塘溪镇政府得知村民的善举后,出资为他们购买了花卉。

文章插图
蒋盛亨介绍,为了让花箱更完美,他们还自己动脑筋做了不少改良。
例如,为了节省材料,原先是一整块板材衬在竹花箱两侧,现在改成了三小块;为了花箱内不积水,还将原先衬底的板材抽去,直接用竹片做底。蒋盛亨说,竹片之间有缝隙,到了下雨天,花箱内过多的水就可以通过缝隙流出。

文章插图
自从竹花箱出现在了村里,村民们纷纷加入了爱花行列,有村民主动浇水、除杂草,还有人拿来花籽种在了花箱里。“在这么多村民的爱护下,村里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。”蒋家辉笑着说。